close

「醫乃仁術,濟世活人之本,入大道之門。」才剛看到這一句,心中就油然升起不少敬意,原來,中醫不是只有熬熬藥、扎扎針而已(小編我太淺薄了~汗顏),其實,做每一行,若能秉持著一個善良的心,我想,都是「入大道之門」的開始。咦?扯遠了,回來回來!

大中醫書封-N.jpg 

 

《大中醫》講的是主人翁宋浩,在很小很小的時候被父母遺棄在一家小中醫診所裡,那兒的中醫師傅宋子和在其獨子因車禍身亡而無後,正愁後繼無人之時,上天適時給他帶來了這個小男孩,或許就是有緣吧!宋老師傅從男孩的身上看到了宋氏醫術能傳承下去的希望,就開始教導了起來。

 

    從背誦一些中醫歌賦開始,如《湯頭歌訣》、《藥性賦》等。宋家的祖傳祕方,也被宋子和編成了朗朗上口、易學易記的歌訣。就這樣慢慢地宋浩憑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也漸漸進入了中醫的本質內涵,並積累了一些中醫的基礎。

但若故事就這麼平舖直敘的下去,我想,我一定會睡著的,眾多讀者也鐵定會抗議的。所幸作者安排了高潮出現了,失踪了近千年的絕世奇珍、醫中至寶──天聖針灸銅人出現了,還好巧不巧的到了主角手中,結果,頓時醫道成了江湖風雲,醫中的九門十八派為了這個珍寶開始你爭我奪、一場腥風血雨就這麼展開。

 

     而說到這個天聖針灸銅人,也算是本書第一配角吧!原來大有來頭,更有一個傳奇的神話呢!大凡習針灸著,無人不知曉這個故事。

 

(以下摘錄本書第六章內容)

那是在宋天聖年間,天下針道盛行,然世人所循穴法多以古傳《皇帝明堂經》為依照,每有謬誤。於是在天聖四年(西元1023年),宋仁宗詔令國家醫學最高機構醫官院編撰《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這個任務交給了醫官院的醫官,也是當時著名的醫學大家王惟一的身上。歷經三年,完成了新的針灸經穴國家標準《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為了便於保存,將其內容分別刻在了五塊石碑上。

 

      「傳心豈如會目,著辭不如案形。」為了學習針灸術的方便,宋仁宗再次詔命根據《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鑄造針灸銅人。王惟一便以朝廷令召集天下間的能工巧匠,由他進行主體設計和監工鑄造,後於1027年以青銅鑄成了兩具外形模樣一樣的針灸銅人,這就是著名的「天聖針灸銅人」。

 

      銅人為正立的青年男子形,兩手平伸,掌心向前。被澆鑄成前後兩部分,利用特製的插頭可以進行拆卸組合,體現了當時高水準的人體美學和鑄造工藝。

 

      銅人標有354個穴位名稱,所有穴位都鑿穿小孔。體腔內有木雕的五臟六腑和骨骼,不僅可以應用於針灸學,也可以應用於解剖學。

 

     如此稀世奇珍,也開始了它的傳奇和磨難的命運。

      西元1126年,金兵南侵,進逼汴京城下,宋朝遣使求和。金人竟然指要一物,作為求和的條件,那便是天聖針灸銅人。大宋國寶,天下皆知,金人眼慕,竟以兵戈來強行威逼索要。當時那宋廷已式微,迫不得已,將一具銅人獻出,金兵始退。一具銅人,倒保了那宋廷的一時苟安。

 

      而另一具銅人,在此時竟然神祕失蹤,不知所往。野史傳聞,另一具銅人曾出現在襄陽府,被趙南仲所得,獻於南宋朝廷,後值天下兵亂,又不知所終。

 

       西元1232年,元人勢大,金被其滅,那具銅人複被元人所得,列為國寶,推崇備至。然歷經二百餘年,「歲久闕壞」,亟待修繕。元世祖忽必烈廣召天下能工巧匠,最終詔命尼泊爾匠人阿尼哥進行修復。歷經四年才修復如新。那阿尼哥自被嘉獎賜官,光耀一時。1264年,元人將那具針灸銅人和刻有《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的石碑由汴京移至了元大都三皇廟。

再後來,布衣皇帝朱元璋立明滅元,又從元人手中搶得了那具銅人,仍置三皇廟。至明末,天下動盪,幾易其主的這具針灸銅人便不知去向,和另一具針灸銅人一樣永遠地消失了,歷史上再無痕跡可尋。

 

      如何,看到這好奇了吧?原來這個天聖針灸銅人真的來歷不小,難怪習醫者非擁有它不可,但紙包不住火,宋浩保有天聖針灸銅人的祕密開始傳一傳十,各派精銳盡出為的就是這個傳世珍寶。金針門、魯門、魔針門、生死門、鬼醫門、天醫門……奇人、奇藥、奇方,讓人看得目不暇給;霹靂針法、正反針法、冰火神針、金龍針……各派奇術,讓人大呼過癮、拍案叫絕。

 

     如果你和我一樣不懂中醫,單看作者說故事,你也捨不得停下手,故事雖然在現代,卻有輕武俠小說的寫作風格,讓你讀起來驚嘆連連;若你懂中醫,也不妨來個小說和實務學習的對照,在閱讀與經驗的交疊之下,鐵定讓你有不同的領會體悟,當然,也請給本書一些指教和閱讀心得分享喲!

 

        這本書,尖端陸陸續續透過官網和部落格提供文章供讀者閱讀,就請看倌們放鬆心情來一場《大中醫》之旅,跟著宋浩一起探索更多有關咱們老祖宗博大精深的中醫魅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p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