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一月即將為喜歡閱讀武俠小說的讀者們,

推出一本不看保證會後悔的小說<大中醫>~~

口說無憑!從今天開始每週為大家連載一篇章,

直到明年一月小說出版喔!

歡迎網友們好康道相報~~也歡迎大家引用喔!!

青斗◎著

 

輕武俠中醫小說    奇人.奇藥.奇方.奇術

一具消失千年的針灸銅人 抓起了醫界九門十八派的腥風血雨

一個身世成謎的無名小子 要如何施展所學本領平息江湖風暴

 

中醫小說第一部  即將出版.敬請期待

 

【第一章        碧血醫心】

 

古人有云:不做良相,便做良醫。

中醫一道,自古有之,它不僅僅是一種醫道,更是一種天人之學。有那種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妙。正因為如此,被現代之人披上了一種「迷信」的外衣,幾乎排斥在科學之外。

感慨之語暫且不說了,還是讓故事開始吧。

這是一座小鎮,名為白河鎮,青山環繞,白水東流。萬松嶺西南方向旁臥,白水河上石拱橋飛架,可謂人傑地靈。明清之際,曾出過十幾位狀元,便是現代,省裡那幾位有名的大官,也是從白河鎮走出去的。小小白河鎮古跡眾多,南有光和寺,宋朝建築,北有娘娘廟,唐時的遺跡。鎮內也多有古宅,風格迥異。加上民風古樸,熱情好客,近年來已發展成一處頗有名氣的旅遊景點。

且說白河鎮上有一家中醫診所,名為平安堂,坐堂者是一老中醫,姓宋名恒字子和。這宋子和可是當地一位有名的老中醫,飽讀醫書,精通內、外、婦、兒、針灸諸科,是一位全能的醫中聖手。不僅是本地的患者,連本省的甚至外省的病家也多有來投。經他診治,每有奇效,聲譽日隆。

宋子和的醫術來自家傳,宋氏乃是中醫世家,並且曾出了個傳奇式的人物,那就是宋子和的父親宋景純。知道竊國大盜袁世凱是怎麼死的嗎?傳說就與這個宋景純有關。宋景純當年行醫北京城內,曾在享譽中外的同仁堂大藥房裡坐過堂,在北京城裡有很高的知名度。宋家有一祖傳的祕術——回陽九針,可令那垂死之人起死回生。一次宋景純行在山東道上,遇一溺水之人,其家人在下游找到此人時已在兩天之後了。當時身體雖未壞,卻是氣息全無,皆認為已是死了,忙著準備後事。宋景純正好看見,說了聲「尚可救!」隨施以回陽九針之術,竟將那人救活了,曾轟動一時,傳那宋景純有活人之術。也是那溺水之人命不該絕,沒有徹底死透,遇以宋景純施神針救之,否則那真正的死人是救不過來的。

當時中國的政局混亂,軍閥割據。為了照顧大局,國父孫中山先生將本屬於自己的大總統之位讓給了勢頭正旺的袁世凱,希望袁氏能就此扭轉中國的亂局。可是那袁世凱當了幾天大總統覺得不過癮,便想做一回黃袍加身的皇帝夢。結果此舉引來了全國上下一片聲討兵伐,令那袁世凱坐在龍椅上惶惶不可終日,驚亂之餘,急火攻心,氣惱而病。這下可忙壞了那班「御醫」們,投方下藥,百法不效,立時群醫束手。

無奈之下,只好另尋名醫。那班「御醫」們將北京城內所有的名醫過了一遍篩子,鎖定了五位名醫,最終單單選取了宋景純。那宋景純接到「聖旨」,心中卻是一動,不顧日後可能遭受全國人民的漫罵,欣然而往。

進了紫禁城,宋景純見到了那位大頭「皇帝」,一番望聞問切之後獻上了一張方子,留下了一句,「照此方連服十劑,可保皇帝龍體安康!」說完,提了皇家的賞賜,嘴角帶著一絲詭秘的微笑出紫禁城而去。

因為請的是外面的醫生,那班「御醫」們也自不敢隨便投藥送與「皇帝」,先是查驗了一遍方藥,見皆是清心瀉火的寒涼之藥,與袁世凱的急火攻心之疾也自對症,於是放下心來照方投藥。說也奇怪,袁世凱連服了宋景純開的兩劑湯藥之後,病情竟然大有好轉,「龍顏大悅」,追賞黃金百兩。此時全國各地「兵亂」四起,皆來討伐他這個竊國皇帝。那袁世凱重抖精神,調兵遣將,開始著手平息「叛亂」去了。

就在袁世凱做了「皇帝」僅僅八十餘天,也就是剛好服完那十劑湯藥之際,忽然間暴怒不已,隨即吐血數升,一命嗚呼去了。民間傳聞,這個竊國大盜是被氣死的,殊不知這其中另有緣由。那宋景純所開的藥方暗藏玄機,所列之藥雖皆是清心瀉火之品,但在配伍火煎之時已是暗裡起了微妙變化,清心瀉火之功效轉為了清心斂火,暫時將那心火收斂於體內,蓄勢待發,十劑之後,火勢攢足,偶一動怒引發,直沖腦絡,安能不斃命?那宋景純也自膽大,竟借此行醫之際,除去了這個竊國大盜。也是他的醫術出神入化,在那藥方的君臣左使之間,令幾味藥在配伍上暗裡起了奇妙變化,功效逆轉,施在反適其症的人身上便可殺人了。便是袁世凱的那般「御醫」高手們也自看不出這裡面的玄機,醫道之妙,救人殺人在乎此了。

袁世凱一死,其餘黨作鳥獸散,也自無人追究宋景純的責任了。而此時宋景純早已攜家遠遁,來到了這白河鎮隱居起來。此般傳說屬於那種野史雜聞,未必可信,諸讀者也勿去考證它的真偽,這般寫來,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醫道不僅能救命,也能救國。那袁世凱最終雖不能得勢,但有他活著一天,自會作亂中國。

醫之為術,救人殺人,就看如何去用了。殺一惡人,以醫天下,也未嘗不可。

且說宋子和膝下本有一子,叫宋剛,隨宋子和習醫,共掌平安堂,二十三歲時討了一房媳婦,夫妻恩愛,對宋子和又自孝順,一家兩代三口,其樂融融,自不必說。孰料天降橫禍,宋剛新婚還不到一年,突然遭遇了一場意外車禍,可憐年紀輕輕,就此歿命。那闖禍的司機肇事後逃逸,不知所蹤。中年喪子,對宋子和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忍著萬分悲痛,料理了兒子的後事。那兒媳回歸娘家,年輕新寡,耐不得寂寞,半年後也自改嫁他人去了。好在不曾生育,沒有留下個一男半女,宋子和便也由了她去。

從此宋子和一人獨守平安堂,喪子之痛,已令他心灰意懶,拒絕了好心人勸他續弦延後的建議,一心研究醫術,診治病人,不再作他想。只是一身醫術斷了傳人,自成了宋子和的一塊心病,便想收個徒弟。也曾有熟人介紹過幾個年輕人來,可是都入不了宋子和的眼,因為都不是學醫的材料。那醫道,可不是誰人想學就能學得來的,尤其是學習中醫,入門已自不易,登堂入室就更難了去了。能吃苦肯學是一方面,還要有一定的天賦,那就是悟性。現在中醫境況堪憂,後繼乏人,是因為能真正領悟中醫的人很少。時下多有那些學了幾天理論,背熟了幾張藥方,連混帶買地弄來一紙文憑,就開始打著中醫的旗號去吆喝了。這般庸醫行世,直接影響了中醫的聲譽,也是人們逐漸對中醫失去信任的原因之一。

由於宋子和對收徒弟的要求很嚴格,寧缺勿濫,以致來推薦的人逐漸少了。甚至縣城醫院的張院長引見的一位親屬,是從全國有名的一家醫學院畢業的高才生,指望能學到些宋氏醫術,都被宋子和看了一眼後一口回絕了。宋子和也曾暗裡到縣醫院觀察過幾批到醫院裡實習的、剛走出醫學院校的學生,可惜皆無中意的,自令宋子和搖頭感歎不已。可見找到一名優秀的中醫人才是多麼難的一件事,徒弟找師父難,師父找徒弟也不易,或許兩者之間要有個緣分吧。

就在宋剛出車禍死去一年後的一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宋子和關了平安堂的門,吃過晚飯後正準備休息,忽聽外面響起了剎車的聲音,接著便是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宋子和知道一定是來了患了急症的病人,否則不會這麼晚來敲平安堂的門。這種情況時常有的,算不得什麼意外。

待宋子和開了門看時,不由一怔。門外站了一對年輕的夫婦,看那穿戴氣質俱是不俗,顯然不是出自平常人家。那女的懷中抱了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面呈焦慮,當是這個孩子病了。門口不遠處停了一輛小汽車,是高檔進口的那種,八十年代,能開上這種車的人,自是大有來歷的。

「您是宋大夫吧?我們的孩子在路上病了,一直昏迷不醒,途經兩家醫院都不敢收。後來有人介紹了您,專治疑難雜症。懇請您老救他一命吧,這孩子才三歲多一點啊!」那男子焦急道。

「進來我看了再說!」宋子和忙將那對夫婦讓進了平安堂。

待那女人將孩子放在了診室的床上,宋子和上前仔細查看時,卻是一怔。那孩子六脈平和,呼吸均勻,全無病象,只是那昏迷不醒如在熟睡一般。好奇怪的病症,又好面善的孩子!宋子和心中自是一動。這個陌生的孩子,若似那幼時的宋剛,可愛至極。想到這裡,宋子和心中不禁一痛。

「這孩子什麼時候又如何發的病?」宋子和眉頭一皺道。

「三個小時之前,這孩子好像受了風寒,吃了兩枚梨子後,便自沉睡不醒。」那男子忙上前應道。

「哪來的梨子?還有嗎?」宋子和道。

「路上買的,僅有兩枚,都叫孩子吃了。」男子說道。

「這孩子中毒了!」宋子和肯定地說道。

「中毒?!」那對夫婦相顧失色。

「不過勿要擔心,沒有生命危險的,只是這毒性好似一種輕度的迷藥,令孩子暫時性昏迷而已,無大礙的。梨子上如何能產生這種迷藥性質的毒,當是古怪!」宋子和迷惑不解道。

那男子的臉色暗裡變了一下。

「你們二人請到外室等候一下,我要給這孩子施針,半小時左右也就醒來了。」宋子和說道。

那對夫婦聽了,面呈複雜神色,謝了聲,退了出去。男子用眼神示意了一下那女人,女人猶豫了一下,隨那男子走出了門外。

「年哥,真的要這麼做嗎?」女人含著眼中的淚水道。

「苗妹!」男子深感歉意地道,「事情已經決定了,就不要反悔了,這麼做我們也是被逼無奈,只是讓浩兒受苦了。」

「對不起!」男子歎然一聲,擁了擁那女人,愧疚道,「只是令你們母子……」

女人忍不住抽泣起來。

那男子剛毅的神色也自有些感傷,望著朦朧的夜空,似有所思。

診室內,宋子和擇了幾處醒腦開竅的穴位給那小男孩下了針。小男孩並無大礙,只是不知何故中了輕微的迷藥,用針激一下經穴,稍後便會醒的。

此時外面傳來了汽車啟動的聲音,隨即疾馳而去。

「咦?人怎麼走了?」宋子和聞之一怔,忙出來看時,已失那對夫婦所在,人車俱無,果是離開了。

那對夫婦沒有招呼一聲,就自行離去,令宋子和迷惑不已,站在平安堂門口望了一會兒,搖了搖頭回到了室內,以為那對夫婦可能去買什麼東西了,一會兒應該回來的。

屋中的桌子上多了一個包裹,顯是那對夫婦留下的。宋子和望之一怔,隱感不妙。忙上前打開看時,裡面是幾套小男孩的衣服,上面竟然還壓著一疊厚厚的鈔票,應有萬元之數。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大數目,相當於一個萬元戶了。錢鈔中夾了一張紙箋,宋子和抖開看時,那上面寫著:

 

宋大夫:

我夫妻現有緊急之事去辦,孩子體病,不便同行,還請暫時照顧些時日,日後必有重謝!

 

「敢情是將這孩子留下了!」宋子和看罷一驚。

這對夫婦來得蹊蹺,扔下孩子留有萬元現金,顯是事先計畫好的。遇到了什麼事,如此匆匆離去,連自己的孩子都顧不上管了?發生這般意外,自令宋子和惑疑不已。

且說宋子和疑惑之餘,回身再看那孩子時,那小男孩已經醒了,睜著一雙大眼睛好奇地四下張望著,安靜得很,不似一般的孩子換了陌生的環境見了陌生的人便放聲啼哭。

宋子和望著小男孩那雙深邃而明亮的大眼睛,一時間呆怔住了。這個孩子的神情竟然給他帶來了一種無比的親切感。想那兒子宋剛不死,過幾年也自會給他生個如這個孩子一般的孫子來。

那小男孩朝著宋子和忽地咧嘴一笑,如見了親人般,燦爛得很。這一笑,自令宋子和心神一蕩,幾不能持,伸手握了小男孩肉乎乎的小手,親切地笑道:「你認識我嗎?我卻覺得你很熟悉呢!」

「爺爺!」小男孩怯怯地叫了一聲,幼稚之聲夾帶著幾分底氣充沛的洪亮。

「乖!真是個懂禮貌的孩子!」宋子和滿心歡喜地應了一聲。眼角竟有些濕潤,這孩子要是自己的孫子該有多好。

「告訴爺爺,你叫什麼名字啊?」宋子和和藹地道。

「浩浩!」小男孩應了一聲,一翻身坐了起來,四下尋找著什麼,顯是在找自己的父母。

「你的爸爸媽媽有事先走了,過幾天就會來接你的,你和爺爺一塊住幾天好嗎?」宋子和忙說道,怕這浩浩一哭鬧起來,還真是不好辦。

「媽媽!」浩浩委屈地叫了一聲,望了宋子和一眼,忍著眼中的淚水硬是沒有哭出來。

宋子和見狀,心中大奇,好一個特別的孩子,竟然在陌生人面前忍住不哭,性格堅忍可見一斑。忙尋了一個物件與他來玩,又端來了一盤糖果,以引開他思念父母的注意力。

小孩子家,有了吃的玩的便自歡暢起來。宋子和心中一鬆,看來這孩子還真是好照顧。

不過待哄了浩浩睡去,宋子和坐在那裡不由得犯起愁來,孩子太小了,白日裡自己還要接診病人,無暇照顧浩浩的。他的父母何以丟下這個年幼的孩子不顧,私下去了,當是遇到了什麼急事,能做出這般舉動?萍水相逢,此舉當是出乎常理。

宋子和隱感這其中似乎有什麼不對勁,一時間又想不出是哪裡的問題。搖了搖頭,無可奈何地一歎,只有麻煩些時日,待那對夫婦來將孩子接走就是了。

一夜無事。

第二天一早,宋子和尋了鄰居一個人稱王嬸的中年婦女,託請她白天照顧浩浩,只說是一個遠房親戚,因有急事,迫不得已將孩子送來寄住些日子。宋子和平日裡為人和善,醫術又高,鄰裡都自敬他,剛一說出自家的意思,那王嬸便滿口應允,隨將浩浩接到家裡去了。

如此過了五六日,並不見那對夫婦來接孩子,宋子和不由慌了起來。那對夫婦莫不是出了什麼事,如此長久下去,怎生是好!

又自過了半個月,那對夫婦仍舊音信皆無,怕是不來了呢。宋子和後悔未將那輛汽車的車牌號記住,也好有個尋找的線索。問那浩浩父母名誰,家住哪裡,茫茫然搖頭不知,太小了,還不知這些事情。浩浩這些日子倒也乖巧,不哭不鬧,想父母想得急了,便靜靜地坐在一旁不理人,只是強忍著不哭。讓人看了也自覺得可憐,卻又不得不佩服小小年紀的堅忍勁。

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那對夫婦就像永遠消失並且不曾來過一般,宋子和的盼望終於變成了失望。他知道,那對夫婦必是出事了,否則不可能將這麼一個可愛的孩子棄在他這裡。無奈之余,宋子和開始打算撫養浩浩了。

「你這孩子,莫不是與我有緣,是上天將你送到我這裡來的吧!」望著熟睡中的浩浩,宋子和自言自語道。他從浩浩的身上,似乎看到了一種希望,一種宋氏醫術能傳承下去的希望。宋子和的眼中露出了一種驚喜的光芒,因為眼前的這個孩子帶給他一種強烈的感覺,這是個習醫的好材料。

「你這個被父母遺棄的孤兒,就隨我的姓氏好了,叫宋浩吧,我要將你培養成一名出色的醫家,我宋氏醫術傳至我已十四代了,還真是需要你這個小傢伙來繼承呢!」宋子和興奮地道。這個平淡的晚上,他作出的這個決定,也決定了日後一個名醫的誕生。

從此以後,每當閒暇時,宋子和便教宋浩背誦一些中醫歌賦,如《湯頭歌訣》、《藥性賦》等。宋氏家傳驗方,也被宋子和編成了朗朗上口、易學易記的歌訣。

中醫歌賦,是歷代醫家的經驗之談,醫學理論浩如煙海,一些基礎知識和技能必須要熟記背誦,臨床應診之時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這是學習中醫的基本功,大凡名家,皆經歷過此過程。一首如詩詞般的歌賦中,可將那一張方劑的藥物組成、功效、適應症大都概括了,甚至一兩個字自能表達出多種意思,漢字的奇妙盡在此間。

每當夜幕降臨,平安堂內便傳出了那幼稚的童聲。

「四君湯中和義,參朮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氣陽虛餌……」

「犀角解乎心熱,羚羊清乎肺肝。澤瀉利水通淋而補陰不足,海藻散癭破氣而治疝何難。」

……

   

真正的中醫教育應該從幼童開始,普通人家不似從醫的人家那般便利,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大多數的名醫都是從世家走出的。傳統的中醫有著傳統的中醫教育,那就是家傳師帶,這是一種獨特的學習氛圍,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習者自可逐漸領悟中醫的本質內涵和奧妙。有那一般淺學之徒,雖身在醫界混了一輩子,至死都不知(中)醫為何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p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